摘要: 第1章:資訊時代 第2章:數據和資訊 1. 數據是由事實、數字和符號等集合而成;資訊是經處理後的數據。 2. 基底是數系所使用數字的數目。二進制、八進制、十進制、十六進制數系的基底分別是 2、 8、 10、 16。 3. 數字數據是用作計算的。 4. 字母數字由字元組,包括英文字母、數字、符號或控制字元。英文字元由ASCII 碼代表。 5. 位元 (bit) 是二進制數字;字節 (byte) 由 8 位元組成。 6. 中文字元長度是兩個字節。 7. 數據在數據庫的階層結構:數據庫、表格、記錄、字段、字元。 8. 關鍵字段是用來識別表格內的記錄。每個記錄必須有一個獨特的關鍵數值。 9. 錯誤的來源包括:數據來源錯誤、抄寫錯誤、換位錯誤。 10.數據控制確保輸入電腦的數據正確無誤。數據控制有兩種方式:數據校驗和數據有效性檢驗。 11.數據校驗確保數據準確地從一個媒介複製到另一個媒介。 12.數據有效性檢驗利用程式並根據特定規則檢查數據,包括數據類型檢查、範圍檢查、一致性檢查、完整性檢查和檢查數位。 13.搜尋是從一組數據中找出所需的資訊。若數據已經順序排列,搜尋是更有效率的。 14.排序是根據某字段,將數據由小至大或由大至小順序排列。 15.合併是指將兩個已排序的列表聯合起來,形成一個新的並已排序的列表。 16.資訊處理包括:重新整理、轉換、通訊和傳輸。 17.奇偶性校驗確保傳輸的數據正確無誤。在偶數校驗中, 1 的總數應是偶數。 18.在成批處理中,數據在收集後會累積在某處,然後一起處理。 19.在實時處理中,數據在收集後會立即輸入電腦並進行處理。 第3章:應用軟件的綜合使用 1. 數據檔案可由其檔擴展名辨別過來。 2. 使用應用軟件時,所輸入的數據只是暫時存貯在記憶體上。若沒有存檔,這些數據將永遠消失。 3. 存檔將重寫現存的檔案。另存新檔則可建立一個新的數據檔案。 4. 數據檔案不應該存貯在程式檔案的目錄中。 5. 不適當截斷電源將留下暫時檔案在硬碟上或對檔案造成損害。 6. 打印提供的硬複本 (hardcopy) 以紙張的形式出現;匯出所提供的軟複本 (softcopy)以電子形式出現。 7. 剪貼板讓你免卻重複輸入相同的數據、移動數據、在不同應用軟件之間傳送數據。剪貼板的大小是相當富彈性,並能夠處理各種不同類型的數據。 8. 尋找指令是以關鍵字搜尋文件。取代指令是以新的文本替換目標文本,並與尋找指令一起使用。 9. 若選擇了區別大小寫,"abc" 將有別於 "ABC"。區別大小寫的搜尋意謂被搜尋的文本要與關鍵字的大小寫吻合。 10. 文書文件使用的圖形有兩種:自行繪製的及匯入的。自行繪製的是向量圖形;匯入的可以是向量圖形或位圖圖形。 11. 郵件合併可以製造有相同內容但不同地址的信件。它同時使用一個源文件及一個表格。 12. 試算表是以表格的形式組織數據;存貯格的位址分為:行名和列名。 13. 若某公式被複製到其他存貯格,公式中的相對位址,例如 B8,將會改變;絕對位址,例如 $B$8,則不會改變。 14. 重算意謂在更改某個存貯格的數據時,試算表內其餘的存貯格會自動更新。 15. 設計數據庫時,應該儘量避免冗餘的數據,否則,重複的數據會佔用額外空間,並會令更新困難。 16. 查詢提供來自數據庫的資訊,例子是 SQL 指令。 17. 綜合使用應用軟件的例子:試算表軟件用於計算及建立圖表,而文字處理軟件用來綜合資料並完成報告。 18. 綜合的過程可以利用「複製、貼上」將數據從一個應用程式傳送到另一個來完成。 第4章:有效的演示Presentation 1. 多媒體元素包括文本、聲音、圖形、動畫和視像。 2. 文本用於標題和內文,並提供重要的資訊及連繫其他媒體元素。 3. 聲音用於頁切換音效、背景音樂、或談話錄音等。 MIDI 檔案存貯音符、節奏及演奏用的樂器。 4. 圖形可以是相片、圖畫、試算表圖表、來自光碟或互聯網的圖片、經掃描的手繪作品等。 5. 動畫是藉著高速地順序顯示很多幅圖畫,製造連續移動的錯覺。 6. 視像完整地記錄事情發生的過程。它佔用非常大的存貯空間和需要強大的運算功能。 7. 為演示籌劃時間限制、工具、硬體限制、其他活動。 8. 選擇資訊時,考慮資訊是否有趣、深度適中、範圍恰當和正確。 9. 將資訊組織成主選單、不同的環節和頁。 10. 互動性是讓用戶控制演示。 11. 所有演示目的都是傳達資訊。太多的特別效果有可能令資訊不能有效地傳達。 12. 有效演示的準則: 頁的版面配置必須清楚和一致 文本要簡潔 使用項目符號和縮排 文本顏色和背景顏色之間應有強烈的對比 適當地使用圖形。 避免使用自動的頁切換 使用快速的文本切換 6. 頁的切換transition 有些演示預設在經過某時段後,便自動跳到下一頁,然而,這種安排對面向一群觀眾的簡報,並無幫助。相反,應儘可能把互動性引入演示,讓你可充分地控制演示的進程。當然你必須熟習有效地操控演示的播放,例如向前或向後。 7. 文本的切換 切勿濫用文本切換效果,尤其應避免使用速度特別慢的文本切換及頁切換。上述的準則同樣適用於音響效果。 第5章:電腦的系統組 1. 桌上型個人電腦的系統組 (System Unit) 是在金屬製的外殼內容納主板、界面卡、埠和存貯設備等。 2. 中央處理器 (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解譯及執行基本的指令,並控制電腦的操作。大多數電腦部件所執行的任務都由中央處理器統籌。 3. 主記憶體可分類為:易失性 (volatile) 的和非易失性 (non-volatile) 。當電源截斷時,電腦上易失性記憶體的數據將會消失,而非易失性記憶體的數據則可保存。 4. 記憶體的大小是以字節 (byte) 量度。1 KB 等於 1,024 字節。1 MB 等於 1,024 千字節。1 GB 等於 1,024 百萬字節。 5. 系統總線是中央處理器和主記憶體之間的通道。周邊總線是主記憶體和其他周邊設備之間的通道。 6. 埠是一個建造於主板上的插座,並作為周邊設備和記憶體之間的界面。 7. 界面卡是一張連接周邊設備與主板的電路底板。 第6章:輸入和輸出設備 1. 以二至三個成員為一組,選擇一種輸入或輸出設備,並收集來自廣告傳單、雜誌和網站的信息 (包括這些設備的相片)。對至少三個由不同的製造商製造的產品,比較它們在功能上和價格上的分別。 2. 是微軟視窗控制台的一個圖像,稱為「協助工具選項」,能幫助用戶設定鍵盤、滑鼠、音效等協助工具屬性。 (a) 在協助工具選項視窗的鍵盤選項上有什麼主要的選擇項目? (b) 在協助工具選項視窗的滑鼠選項上,我們能設定滑鼠的什麼屬性? (c) 這些功能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d) 什麼人士需要這些功能? 4. 最普通的指標器是滑鼠,包括機械滑鼠和光學滑鼠,亦可分類為有線和無線滑鼠。其他的指標器包括追蹤球、控制桿和方向盤、圖形輸入板、輕觸式屏幕、觸式墊和指標棒子。 5. 掃描器將源文件轉換成圖形,並以數碼形式存貯;閱讀機更進一步地分析數碼圖形,並把結果轉換成可編輯的文本。閱讀機包括影像掃描器、OCR 閱讀機、OMR 閱讀機、條碼閱讀機和 MICR 閱讀機。 6. 話音輸入是藉著跟連接電腦音效卡的麥克風說話,而輸入數據的程序。 7. 視像輸入是將事情發生過程的記錄輸入電腦,它經常用於視像會議。常見的視像輸入設備包括視像捕捉卡、數碼攝錄機和網絡相機。 8. 鑒別設備是用於確認用戶的身份,經確認後,才允許用戶進入電腦系統。鑒別設備的類型包括磁卡閱讀機、智能卡閱讀機、指紋掃描器和面型識別系統。 9. 輸出設備是將資訊以人類能了解的形式呈現的周邊設備。 10. 顯示設備 (Display device) 是透過光線將文本、圖形和視像等資訊顯示在屏幕上的輸出設備。顯示設備設備包括陰極射線管 (CRT) 顯示器、液晶顯示器 (LCD)、用於筆記簿型電腦的液晶顯示及數據投射器。 11. 打印機是在紙張或其他物理媒介(例如高映機膠片)上打印文本和圖形 第7章:輔助存貯器 1. 輔助存貯器是非易失性,意謂在電腦關機後,數據仍然存在。 2. 存貯驅動器是電腦從存貯媒體存取數據的硬件。 3. 軟磁碟用於存貯及傳送細小的檔案。 4. 硬碟是最快速的輔助存貯器,因為它存貯使用者需要的操作系統和其他必需數據,所以它對桌上型電腦、工作站或伺服器是必需的。 5. 磁帶用於備份硬碟的數據。 6. 光碟用於軟件發行和備份數據。 7. 記憶卡是數碼相機和掌上型電腦常見的存貯媒體。 8. 當關機時,在主記憶體 RAM 中的數據將會消失,原因是 RAM 屬於易失性的。記憶體容量有限制。檔案大小可能比主記憶體總容量還要大,所以主記憶體不可能同時保存所有數據的。 9. 價格和存取數據速度是比較各種不同存貯媒體的主要因素。 第8章:電腦網絡 1.網絡是集合了互相連接的電腦和設備,讓用戶彼此溝通及共用資源。 2.連接分散在短距離上的電腦和周邊設備的網絡稱為局域網 (LAN 或稱局部區域網絡、區域網絡) 。 3.廣域網 (WAN 或稱寬廣區域網絡) 使用專用電話線及無線電波等通訊媒介將多個分散於各地的局域網連接起來。 4.在家中建立的局域網通常是以端對端形式將電腦連接在一起,令硬件、數據和互聯網接達得以共享。 5.學校和辦公室的局域網大部分屬於主從式。職員可以藉著電子郵件、信息或參與視像會議互相溝通。伺服器所保存的檔案,若有需要的話,可以共用及更新。 6.在主從式環境中,一般服務是由伺服器提供,典型的伺服器包括檔案伺服器、打印伺服器、郵件伺服器、網站伺服器和代理伺服器。 第9章:硬件的選擇 1.根據體積和計算能力,電腦可分類為掌上型電腦、個人電腦、小型電腦和主機 (伺服器) 及超級電腦。 2.電腦的性能取決於 CPU 的速度 RAM 的數量 硬碟上的未用空間 硬碟的速度 快取記憶體的數量 中央處理器的功能 系統總線的寬度 周邊的速度 3.家庭用戶、小型辦公室、流動用戶、學校、超級市場和殘障人士可選擇各種不同的硬件。 第10章:電腦系統的軟件 1.應用軟件協助用戶完成任務;系統軟件管理電腦硬件的運作。 2.常用的應用軟件包括: 生產力軟件 圖形和多媒體軟件 家庭、個人及教育軟件 通訊軟件 3.系統軟件包括: 操作系統 實用程式 驅動程式 4.操作系統的功能: 控制硬件 管理資源 提供用戶界面 5.實用程式讓用戶管理電腦,以確保電腦系統運作 銇間C實用程式包括:檔案檢視器、檔案壓縮程式、診斷程式、卸除裝置程式、磁碟掃描程式、移除分割程式、備份程式、屏幕保護程式、防毒程式 6.驅動程式讓操作系統控制硬件。 第11章:互聯網技術 1.1969 年,ARPA 把部分軍事研究所和大學的電腦連繫起來,建造了ARPANET, 允許地理上分隔的電腦共用數據 允許人員經由電子郵件互相通訊 可抵禦例如炸彈攻擊的破壞 可連接不同的類型的電腦 2.互聯網是一個集合許多網絡一起的大型網絡。 3.大多數用戶包括個人、公司和組織等都需要互聯網服務供應商 (ISP) 提供的服務,以便接達互聯網。ISP 和互聯網的主幹有永久的連接。 4.TCP/IP 是決定數據如何被切割成小包、小包如何經指示行走及小包如何再結合的規則,每個小包必定附有發件電腦和收件電腦的 IP 位址。 5.域名是 IP 位址的文字版本。DNS 伺服器將域名翻譯成對應的 IP 位址。 6.網頁的位址稱為劃一資源定位器 (URL)。 第12章:互聯網上的活動 1. 瀏覽器是客戶端軟件,連絡遠程的網站伺服器和請求資訊或資源。 2. URL 代表劃一的資源定位器,是互聯網位址,用於識別網頁。 3. 網站的最初網頁稱為主頁,連結到其他網頁。 4. 萬維網不是互聯網,它只是互聯網的一部分。 5. 超連結是附有嵌入式目標網址的連接,在它上按一下讀者將被帶到目標網站。 6. 下載是接收來自伺服器的檔案;上載是指把檔案存放在伺服器上。 7. 搜尋器的結果是一列包含關鍵字網頁的位址。 8. 電子郵件 (e-mail 或電郵) 是指經由電腦網絡與其他用戶交換信息。 9. 電郵軟件允許你處理下列的任務:編寫信息、寄出信息、接收信息、轉寄信息、存貯信息、打印信息、刪除信息、加入附件文件 10. 登入電子郵件帳號需要用戶名字及密碼 11. 專用電郵軟件可以使用數碼簽署加強傳輸的安全;網頁電郵提供方便,讓你能到處檢查電子郵件。 12. 視像會議 (Videoconferencing) 是指兩個人或以上,在不同的位置上,透過網絡以視像和聲音來溝通的會議。 13. 視像會議需要攝錄機或網絡相機、麥克風、揚聲器/耳筒、視像會議軟件 14. 電子商貿 (e-commerce) 是指在互聯網上進行的商業活動。 15. 網上商店提供電子貨品目錄、虛擬購物車、財務的處理服務 16. 電子學習 (e-learning) 是指透過電子媒介例如互聯網進行學習,學習的例子很多,例如從參加網上大學的課程到終身學習。 17. 使用互聯網的公共服務包括:繳付政府帳單、訂購設施、更新執照、註冊、更改個人的資料、遞交表格等 18. 數碼証書識別個人在互聯網上的身份。 第13章:網頁編寫 1. 網頁包括 HTML 檔案及[或]圖形、聲音和視像等檔案。 2. HTML 代表超文本標示語言,HTML 檔案是能被所有的電腦讀取的文字檔。 3. 下列的四對標籤是 HTML 檔案必需的:, , , <BODY>. 4. <B>...</B> 產生粗體字元。 <I>...</I> 產生斜體字元。 <U>...</U> 產生加底線字元。 <CENTER>...</CENTER> 將有關段落文本置中。 4. 段落標籤 (<P>... </P>),標示其中的文本屬於相同段落,而段落之間以空行分隔。 換行標籤 (<BR>) 是單一指令要求瀏覽器將緊隨其後的文本在下一行顯示。 5. <img src="file_name"> 顯示圖形,IMG SRC 代表 "影像來源"。file_name 是影像檔名。 6. 加入超連結方法: 1.<HREF="檔名"">...</A> 2.<HREF="#位置"">...</A> 3.<HREF="mailto:...">...</A> A 代表錨點,HREF 代表超連結參考,「位置」是瀏覽器將轉去的地方。 6. Microsoft FrontPage 和 Macromedia Dreamweaver 是網頁編寫工具的例子,這些工具提供所見即所得 (WYSIWYG) 編輯器。使用WYSIWYG 編輯器,創造網頁文件就如文字處理般容易。 7. 音樂/聲音可以用連結或嵌入方式插進網頁,連結到聲音檔案與連結到其他網頁類似,嵌入聲音檔案將迫使用戶的電腦播放聲音。 第14章:解決問題的程序 1.解決問題需要某程度的經驗和通過學習得來的技術。試湊方式沒有經過任何計劃或分析,並沒有系統,在許多情況下,這個方式並不能解決問題。 2.以系統化方式解決問題,包括六個步驟: (1) 釐清問題 (2) 問題分析 (3) 設計解決方案 (算法) (4) 發展解決方案 (5) 除錯和測試 (6) 文件編製 3.算法 (Algorithm) 是一組用於解決問題並有明確次序的步驟。 4.程式流程圖 (Program flowchart) 以圖形來表示指令的邏輯,並與程式編寫較接近的。 5.程式編寫錯誤包括語法錯誤、運行錯誤和邏輯錯誤。 6.文件編製是指對問題的解決辦法作出書面的描述。 7.套裝軟件較便宜、節省發展時間、但是不能夠實現所有的要求。 8.訂造軟件較昂貴、需時發展、符合要求。 第15章:程式編寫語言 1. 程式編寫語言是程式編寫員 (Programmer) 與電腦之間的界面。程式編寫語言已經發展到第四代,愈新的語言對發展應用程式愈容易。 2. 程式編寫語言可分為高階語言和低階語言。 3. 低階語言是與機器相關的,但是能夠控制硬件,並使用比較少的資源而執行速度比較高。 4. 高階語言是為解決特定的問題而發展,對學習及發展應用程式較為容易。 5. 一句 3GL 語句轉換成許多個機器指令;一句 4GL 語句代表許多句 3GL 語句。 6. 翻譯程式把源程式碼轉換成機器指令。翻譯程式的三類型是:匯編器、編譯器和解譯器。 7. 匯編器把匯編語言程式轉換成機器指令,並產生目標程式。 8. 編譯器將高階語言程式翻譯成機器語言,並產生目標程式。 9. 解譯器每次只翻譯一句高階語言程式語句供電腦執行,並不產生目標程式。 10. 產生目標程式的語言,對於程式編寫員較不方便,每次源程式改變都需要重新翻譯,但程式編寫員可以隱藏源程式,程式在執行時亦毋需翻譯。 第16章:程式編寫概念 第17章:法律和道德議題 1. 版權是原創者對他/她的作品享有翻印、出版及售賣的權利。電腦軟件和其他所有的文學作品,包括在互聯網上的作品,都受到版權法例保護。 2. 軟件許可證允許用戶使用軟件。 3. 共享軟件免費讓用戶以試驗形式暫時使用,日後才需要繳付費用。免費軟件完全免費地供任何用戶使用,但版權仍屬於原創者。 4. 數據私隱是指保障個人資料。組織對收集回來的個人資料只能用於最初的目的,並且不能夠在未經授權下揭露這些資料。 5. 黑客行為是指在未獲授權下進入遠程的電腦系統,黑客通常是透過互聯網非法進入他人的電腦系統。 6. 互聯網上不良的資訊內容包括色情、種族仇恨、暴力、毒品等。家長可能使用過濾軟件堵截block這些資訊,但是結果並不可能百分百成功。 7. 垃圾電郵 (Spam) 意謂濫發的電子郵件,通常是商業性的,即用於推銷產品或服務。 8. 你或許會藉設定電郵軟件來拒絕垃圾電郵,但是濫發電郵者會經常改變電郵位址,所以藉設定電郵軟件來堵截垃圾電郵並不能完全地解決問題。 9. 互聯網罪行包括侵犯版權、偽冒、黑客行為、網上欺詐、非法賭博、刊登不良資訊、聯機滋擾等。 第18章:資訊科技對社會的影響 1. RSI (重複施緊傷害) 是指以錯誤的方法重複地工作引致的受傷,可能是由長時間使用電腦及不斷重複打字動作所引起。合適的工作間設計和良好的工作方式可以預防 RSI。 2. 電腦影響環境造:製造過程、使用電力、耗用紙張、棄置。選購以「潔淨」的環保材料來製造的設備。有電源管理功能的電腦,能夠把閒置了一段指定時間的周邊設備關掉,節省電力。 3. 減低電腦設備的週轉率方法是 3R:減少棄置 (Reduce)、循環再用 (Reuse)、循環再造 (Recycle)。 4. 使用傳統現金的交易正在減少中;在互聯網上使用數碼證書可以保障安全。 5. 知識為本社會需要懂得運用資訊科技、不斷學習新的概念及適應不斷改變運作模式的工人。 6. 數碼隔閡是指人們有不同的接觸互聯網機會,令貧窮的人更加貧窮。貧窮的人不能夠存取互聯網上龐大的資訊,亦不容易尋覓需要懂得運用資訊科技的工作。 7. 互聯網縮短國家之間的距離和消除地理上的障礙。 第19章:新科技帶來的影響 1. 頻寬是指在互聯網上數據傳輸的速度,並以 Mbps 量度。寬頻接達勝於撥號式接達有較高的頻寬,即時接達和沒有線路繫忙的煩惱。 2. 寬頻令網際空間吸引更多人加入,因此,吸引更多公司和組織透過互聯網銷售產品或提供服務,包括多媒體娛樂、電子商貿、電子學習、公共服務等。 3. 無線技術的優點: 1.安裝設備較為容易 2.設備數量較具彈性 3.設備位置較易更改 4. 流動設備可以自動地連接上桌上型電腦,令資訊同步化,以便所有電腦的資訊得以更新,避免數據出現不一致情況。 5. 智能家居設備的特點是附有嵌入式電腦,並以無線技術連接到互聯網。將來,人們可利用互聯網接達及而且控制家居設備,除提供方便外,亦可增強保安。 6. 未來的科技包括:可彎曲的顯示屏、近距離顯示器、遠程外科手術、自然語言處理。 第20章:電腦和互聯網的安全 1. 引起電腦災難包括:盜竊、火警、不當的操作、錯誤程式、硬件失效、破壞、未經授權的接達、感染電腦病毒等。電腦災難可能導致數據和金錢損失、甚至資訊外洩。 2. 備份應該至少有三個版本,並定期進行。復原只在電腦災難發生時才有需要。 3. 鑒別是防止末經授權的接達。密碼要定期更改,新的用戶更要立刻更改密碼,密碼必須保持機密,並至少有八個混合數字和大小寫字母的字元。防火牆用於網絡防止黑客。 4. 電腦系統可能經過各種不同的方法受病毒感染。應該安裝防毒程式,並定期更新病毒定義檔案。 5. 加密是把數據轉換成亂碼以阻止他人檢視信息。最好的加密方法是使用一對密碼匙:用其中一條密碼匙上鎖,並必須用另外一條密碼匙來開啟。 6. 數碼證書用於識別在互聯網上的人或組織,避免詐欺。數碼簽署可以確定信息是真的由發件人發送,具有「不可否認性」。